1、線路運行標準
1.1線路運行巡視目的
為了掌握配電線路的運行狀況,及時發現缺陷和沿線威脅配電線路安全的隱患。運規上的內容比較籠統,是一個大剛性的指導意見。在實際的巡視工作中我們應該更加細化更加具體,是否可以表述為:為了動態掌握線路的結構特點、運行狀況,及時發現缺陷和沿線存在的隱患,(以及潛在的隱患),為線路出現緊急情況時提供參考性的意見,切實保證線路的安全可靠運行。
1.2線路運行標準
1) 桿塔位移與傾斜的允許范圍:桿塔偏離線路中心線的距離不應大于0.1mm;對于木桿與混凝土桿傾斜度(包括撓度),直線桿塔、轉角桿塔不應大于桿長的15‰,轉角桿塔不應向內側傾斜,終端桿塔不應向導線側傾斜,向拉線側傾斜應小于200mm;50m以下鐵塔傾斜度不應大于10‰,50m及以上鐵塔傾斜度不應大于5‰。
▲ 角鋼鐵塔
2) 混凝土桿不應有嚴重裂紋、流鐵銹水等現象,保護層不應脫落、酥松、鋼筋外露,不宜有縱向裂紋,橫向裂紋不宜超過1/3周長,且裂紋寬度不宜大于0.5mm;木桿不應嚴重腐朽;鐵塔不應嚴重銹蝕,主材彎曲度不得超過5/1000,各部螺栓應緊固,混凝土基礎不應有裂紋、酥松、露筋。
▲ 水泥桿
3) 橫擔與金具應無嚴重銹蝕、變形、腐朽。鐵橫擔、金具銹蝕不應起皮和出現嚴重麻點,銹蝕表面積不宜超過二分之一。木橫擔腐朽深度不應超過橫擔寬度的三分之一。
4) 橫擔上下傾斜、左右偏歪,不應大于橫擔長度的2%。
▲ 橫擔及金具
5) 導線通過的最大負荷電流不應超過其長期允許電流。 導線、地線接頭無變色和嚴重腐蝕,連接線夾螺栓應緊固;導線、地線應無斷股;7股線的任一股導線損傷深度不得超過該股導線直徑的1/2;19股以上的導線某一處的損傷不得超過3股。
導線過引線、引下線與電桿構件、拉線、電桿間的凈空距離:1~10kV不應小于0.2m,1kV以下不應小于0.1m。
三相導線弧垂應力要求一致,誤差不得超過設計值的-5%~+10%,一般檔距導線弧垂相差不應超過50mm。
▲ 10kV單回路線路
6) 絕緣子、瓷橫擔應無裂紋,釉面剝落面積不應大于100mm2,瓷橫擔線槽外端頭釉面剝落面積不應大于200mm2,鐵腳無彎曲,鐵件無嚴重銹蝕。絕緣子應根據地區污移等級和規定的泄漏比距來選擇其型號,驗算表面尺寸。
7) 拉線應無斷股、松弛和嚴重銹蝕。水平拉線對通車路面中心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6m。拉線棒應無嚴重銹蝕、變形、損傷及上拔等現象。拉線基礎應牢固。周圍土壤無突起、淤陷、缺土等現象。
▲ 10kV三聯桿及拉線
8) 接戶線的絕緣層應完整,無剝落和開裂等現象,導線不應松弛,每根導線接頭不應多于一個,且需用同一型號導線相連接。接戶線的支持構架應牢固,無嚴重銹蝕、腐朽。
▲ 進戶線
9)導線、接戶線的限距,對地,對道路、公路、鐵路、索道、河流,建筑物等的距離及交叉跨越距離應符合《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GB 50061-2010)及《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 5220-2005 )。
2、線路巡視檢查
2.1巡視種類和周期
2.1.1 定期巡視
定期巡視是由配電運行人員按一定周期進行的一種巡視,其目的是掌握配電設備運行狀況及沿線環境變化情況。定期巡視期間應結合做好護線宣傳工作。定期巡視一般允許一人進行。
▲ 定期巡視
2.1.2 夜間巡視
夜間巡視是在線路高峰負荷或陰霧天氣時進行的一種巡視,其目的是為了檢查配變有無過負荷、導線及電纜接頭處有無異常發熱、開關柜等接頭處有無過熱及絕緣子表面有無閃絡等。夜間巡視應由兩人或以上進行。每年至少兩次。
▲ 夜間巡視
2.1.3 特殊巡視
特殊巡視是指在有重要保供電任務、惡劣自然條件(如暴雨、高溫、臺風等)、河水泛濫、火災、梅雨季節及其他特殊情況,對配電設備全部或部分進行的一種巡視或檢查,其目的是為了掌握特殊情況下配電設備的運行情況。特殊巡視應由兩人或以上進行。按需確定巡視次數及內容。
▲ 特殊巡視
2.1.4 故障巡視
故障巡視是指配電設備發生故障或異常情況時,為查找故障點和掌握設備損壞情況,在配電設備故障發生后及時進行的一種巡視,故障巡視應由兩人或以上進行。
▲ 故障巡視
2.1.5 登桿(塔)巡視
登桿(塔)巡視是為了彌補地面巡視的不足,全面準確掌握桿塔情況。
▲ 登桿(塔)巡視
2.1.6 監察性巡視
監察巡視是指由配電管理部門、配電運行單位領導和技術管理人員進行,目的是了解線路及設備的運行情況,檢查、指導運行人員的工作。重要線路和事故多的線路每年至少一次。
▲ 監察性巡視
2.2巡視要求
按照巡視的分類合理安排人員、車輛、檢查安全工器具、個人用品、圖紙等。
1.巡視人員在巡視過程中應與10kV帶電設備保持0.7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在發現10kV導線斷落地面或懸吊空中,應設法防止行人靠近斷線點并保持10kV在8米以上安全距離。防止跨步觸電,同時設置圍欄,現場看護并迅速報告領導,等候處理。
2.巡視時應沿線路側行走,大風應沿線路上風側行走。
3.遇有威脅到巡視人員的惡劣天氣時,應停止工作。
4.巡視時禁止攀登樹木和桿塔,禁止修剪樹木。
5.巡視時車輛要遵守交通法規意面發生交通意外。
6.夜間要穿著反光衣和照明應急燈。
7.偏僻山區、夜間巡線時必須兩人進行,選擇恰當的巡視路線,防止失足跌落及山泥傾瀉。
8.過河時,不得趟(游)不明深淺的水域,過橋時,要提防橋有坍塌危險,要小心,防止落水。
9.巡視至村莊和可能有狗的地方先吆喝,備用棍棒,防備狗咬。
10.在草叢和樹林中行走時,要用棍棒拍打,避免被蛇咬傷。
11.線路與各電壓等級配電線路等的垂直交叉距離是否符合規定,同時要做好記錄。
12.線路周邊是否有加油站、易燃易爆物品、化工廠、采石場、燃氣管道的距離是否符合規定。同時做好記錄。
13.線路和設備是否存在,道路施工、線路保護區內是否存在在建的建筑物、打樁機、起重設備等。
14.對線路巡視后最缺陷進行分類:緊急缺陷、重大缺陷、一般缺陷。
巡視內容主要包括10kV架空配電線路、電力電纜線路、配電變壓器、箱變、柱上開關、隔離開關和跌落式熔斷器裝置、低壓開關柜及低壓無功補償裝置、低壓線路及設備、配網自動化終端和通信設備、配電站和開關、站內非電氣設施等的巡視。本次主要介紹架空配電線路部分。
2.3巡視內容
2.3.1 桿塔
(1)桿塔是否傾斜:鐵塔構件有無彎曲、變形、銹蝕:螺栓有無松動:混凝土桿有無裂紋、酥松、鋼筋外露,焊接處有無開裂、銹蝕;木桿有無腐朽、燒焦、開裂,綁樁有無松動,木楔是否變形或脫出。
(2)基礎有無損壞、下沉或上拔,周圍土壤有無挖掘或沉陷,寒冷地區電桿有無凍鼓現象。
(3)桿塔位置是否合適,有無被車撞的可能,保護設施是否完好,標志是否清晰。
(4)桿塔有無被水淹、水沖的可能,防洪設施有無損壞、坍塌。
(5)桿塔標志(桿號、相位警告牌等)是否齊全、明顯。
(6)桿塔周圍有無雜草和蔓藤類植物附生。有無危及安全的鳥巢、風箏及雜物。
▲ 桿塔周圍有雜草
2.3.2 橫擔和金具
(1) 橫擔有無銹蝕、歪斜、變形。
(2) 金具有無銹蝕、變形;螺栓是否緊固,有無缺帽;開口肖有無銹蝕、斷裂、脫落。
▲ 金具有銹蝕
2.3.3 絕緣子
(1) 絕緣子、瓷橫擔應無損傷、裂紋和閃絡痕跡,釉面剝落面積不應大于100mm2,瓷橫擔線槽外端頭釉面剝落面積不應大于200mm2。
(2) 瓷瓶鐵腳無彎曲、鐵件無嚴重銹蝕,針式瓷瓶不歪斜 。
▲ 絕緣子缺失
2.3.4 導線
(1)有無斷股、損傷、燒傷痕跡,在化工、沿海等地區的導線有無腐蝕現象。
(2)三相馳度是否平衡,有無過緊、過松現象。
(3)接頭是否良好,有無過熱現象(如:接頭變色,雪先熔化等),連接線夾彈簧墊是否齊全,累帽是否緊固。
(4)過(跳)引線有無損傷、斷股、歪扭,與桿塔、構件及其他引線間距離是否符合規定。
(5)導線上有無拋扔物。
(6)固定導線用絕緣子上的綁線有無松弛或開斷現象。
▲ 導線有腐蝕現象
▲ 導線上有異物
2.3.5 防雷設施
(1) 避雷器瓷套有無裂紋、損傷、閃絡痕跡,表面是否臟污。
(2) 避雷器的固定是否牢固。
(3) 引線連接是否良好,與鄰相和桿塔構件的距離是否符合規定。
(4) 各部附件是否銹蝕,接地端焊接處有無開裂、脫落。
(5) 保護間隙有無燒損,銹蝕或被外物短接,間隙距離是否符合規定。
(6) 雷電觀測裝置是否完好
▲ 避雷器有無裂紋
2.3.6 接地裝置
(1)接地引下線有無丟失、斷股、損傷。
(2)接頭接觸是否良好,線夾螺栓有無松動、銹蝕。
(3)接地引下線的保護管有無破損、丟失,固定是否牢靠。
(4)接地體有無外露、嚴重腐蝕,在埋設范圍內有無土方工程。
▲ 接地引下線有無丟失
▲ 接地引下線
2.3.7 拉線
(1) 拉線有無銹蝕、松弛、斷股和張力分配不均等現象。
(2) 水平拉線對地距離是否符合要求。對通車路面中心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6m,對路邊緣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6m。
(3) 拉線絕緣子是否損壞或缺少。
(4) 拉線不應設在妨礙交通(行人、車輛),或易被車撞的地方,無法避免時應設有紅白警示管或采取其它保護措施。
(5) 拉線棒(下把)、抱箍等金具有無變形、銹蝕、損傷及上拔現象。
(6) 拉線固定是否牢固,拉線基礎周圍土壤有無突起、沉陷、缺土等現象
(7) 頂(撐)桿、拉線柱、保護樁等有無損壞、開裂、腐朽等現象。
(8) 穿越和接近導線的電桿拉線必須裝設與線路電壓等級相同的拉線絕緣子, 拉線絕緣子應裝在最低導線以下,拉線絕緣子不應破損,應保證在拉線絕緣子以下斷拉線的情況下,拉線絕緣子對地距離應不小于2.5m。
▲ 拉線基礎周圍缺土
2.3.8 進戶線
(1)線間距離和對地、對建筑物等交叉跨越距離是否符合規定。
(2)絕緣層是否老化、損壞。
(3)接點接觸是否良好,有無電化腐蝕現象。
(4)絕緣子有無破損、脫落。
(5)支持物是否牢固,有無腐朽、銹蝕、損壞等現象。
(6)弛度是否合適,有無混線、燒傷現象。
▲ 進戶線
2.3.8 沿線情況
(1)沿線有無易燃、易爆物品和腐蝕性液、氣體。
(2)導線對地、對道路、公路、鐵路、管道、索道、河流、建筑物等距離是否符合規定,有無可能觸及導線的鐵煙筒、天線等。
(3)周圍有無被風刮起危及線路安全的金屬薄膜、雜物等。
(4)有無威脅線路安全的工程設施(機械、腳手架等)。
(5)查明線路附近的爆破工程有無爆破申請手續,其安全措施是否妥當。
(6)查明防護區內的植樹、種竹情況及導線與樹、竹間距離是否符合規定。
(7)線路附近有無射擊、放風箏、拋扔外物、飄灑金屬和在桿塔,拉線上栓牲畜等。
(8)查明沿線污穢情況。
(9)查明沿線江河泛濫、山洪和泥石流等異常現象。
(10)有無違反“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的建筑。
▲ 線路沿線情況
2.4巡視要點
2.4.1 山區線路
1)結構特點
線路通道不好、大跨越較多、拉線多、較易觸及樹木、雨雪天易接地、汛期時容易沖垮根基引起線路倒桿、小流域洪災對線路影響大、易撞電桿對線路的穩定性影響大、高海拔線路冬季易結冰等等。
2)重點巡視
拉線的緊固性:拉線是山區線路穩定的基本因素,地位甚于電桿的穩定性。這一點我在08年永嘉抗冰災的時候有著深刻的體會,其實08年冰災在永嘉絕沒有貴州、湖南的那么嚴重,但永嘉的山區線路往往多是毀滅性的損壞,這和線路的原始結構的不合理有著很大的關系,主要體現在拉線的規格偏小、數量不夠、方向偏差以及線路的耐張段過長等。山區線路最重要的裝置就是拉線和耐張的設置。其實這也是我們巡視山區線路的重中之重。
近幾年隨著山區線路的絕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給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很大的提高。但同時絕緣線的大量采用伴隨著新問題的出現:
a) 絕緣線路的防雷水平不如鋁絞線,經常出現斷線現象。易發生地點為線路高差變化大,耐張多,絕緣線剝皮處進水往低處的絕緣層滲,一遇雷擊積水處就變成雷電流的釋放處從而引起斷線。
b) 絕緣線的抗拉性能遠低于鋁絞線,主要體現在大檔距的線路(80-150米),由于導線的自身荷載較同規格的鋁絞線大很多,由于導線的初伸長及絕緣層的延伸變薄極易引起跑線現象,甚至引起線路大范圍倒塌,這種現象在山區線路中可能存在,這也是大家今后在線路巡視時應引起重視的環節,這應屬于線路的裝置性缺陷。
c )大跨越線路采用絕緣線不管從那個角度來衡量都是不科學的。
大跨越線路采用絕緣線的話一定得用帶鋼芯的絕緣線,相同規格的導線自重至少差異達30-40%,導線桿塔的荷載明顯增大,帶來的后果就是:安全系數降低,線路穩定性打折扣。一般情況而言大跨越擋的線路都選相對較高的2個點作為桿塔的位置,導線跨越的路徑一般不會觸及樹木,不管從經濟角度還是安全角度來考慮采用鋼芯鋁絞線明顯優于絕緣線,還可以避免跑線事故的發生。這樣的線路在我局有多處存在。典型:石帆所的原慎北、新塘線從新104線轉到老104線過山大跨越擋,檔距270多米,第一天放線第二天跑線,典型的經驗教訓。
2.4.2 海邊線路
1)結構特點
受臺風的影響大線路抗拉強度要求較高、環境的腐蝕性強、金屬構件易銹蝕腐爛、桿部周圍地質不穩定、拉線多等。
2)重點巡視
主要是加強臺風季節的巡視,線路的穩定性是重點,桿塔基礎和拉線是關鍵。由于海水和海涂均有腐蝕性,拉棒極易銹蝕腐爛而斷裂,從而引起線路倒桿。因此臺風季節前對海邊線路的拉線補強措施很重要。平時無關緊要的防風拉線也應認真檢查。電桿根部基礎如出現地質松動應及時予以加固。
近年來隨著配網投入力度的加大,大部分海邊線路的建設都設置了一定數量的鋼管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線路的抗風能力,但從線路的性價比角度來衡量,鋼管桿只是加強了抗風能力,并不是完全取代拉線的功能,有條件設置拉線的地方盡可能多設置拉線。
2.4.3 城郊結合部的線路
1)結構特點
線路的負載率較高,用電可靠性要求也高于農村線路,三線搭掛現象普遍、私拉亂接情況嚴重、拋擲物時有發生、違規建筑多、安全距離不達標等等。
2)巡視重點
私拉亂接和三線搭掛是重點,弱電線路不是短時間能清理的,要做好長期計劃的打算,但作為線路主人必須心中有底,低壓電源線的搭掛危害性很大,屬必須清理范圍。
2.4.4 集鎮線路
1)結構特點
線路負載率高,供電可靠性要求高、離建筑物距離近,環網供電比例高、
2)巡視重點
沿線構筑物和線路的最小安全距離的監察、沿線廣告牌(包括宣傳橫幅)對線路安全運行的影響、環網供電的范圍及安全事項(隨著配電網結構日趨復雜,從簡單的手拉手供電、單環供電、雙環供電及目前省公司剛推出的三雙模式供電方案,對線路運行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環網供電是今后幾年配電網推廣的重點,務必要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3、線路運行管理
3.1缺陷管理
3.1.1 缺陷分類
1) 一般缺陷。
是指對近期安全運行影響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檢修計劃或日常維護工作中去消除。
2) 重大缺陷。
是指缺陷比較嚴重,但設備仍可短期繼續安全運行。該缺陷應在短期內消除,消除前應加強監視。
3) 緊急缺陷。
是指嚴重程度已使設備不能繼續安全運行,隨時可能導致發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的缺陷,必須盡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臨時處理。
3.1.2 缺陷管理的方法
各配電運行單位應根據管理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缺陷管理細則。
1) 制訂缺陷標準。
2) 缺陷管理細則,是指缺陷信息的傳遞、反饋、消除及驗收等組織管理細則。
3.2設備標志
1)配電線路及其設備應有明顯的標志,主要標志內容有: 配電線路名稱和桿塔編號;相位標志;開關的調度名稱和編號。
2)變電所配電線的出口和配變站的進、出線應有配電線名稱、編號和相位標志。架空配出線的標志設在出線套管下方(或構架上)。電纜配出線的標志設在戶外電纜頭下方。
3)每基桿塔和變壓器臺應有名稱和編號標志,標志設在巡視易見一側,同一條線路標志應設在一側。
4) 每條線路的變電站出口桿塔、分支桿塔及轉角桿塔應設黃、綠、紅三色的相色標志。
3.3事故管理
3.3.1 事故管理的主要任務
1) 事故發生后應盡快查出事故發生的地點和原因,消除事故源,防止擴大事故,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2) 對事故點要采取隔離措施,采取措施防止行人接近事故導線和設備,避免發生人身事故。
3) 事故處理時應盡量縮小事故停電范圍和減少事故損失。
4) 對已停電的用戶應盡快恢復送電。
3.3.2 查明原因
配電系統發生以下故障,必須迅速查明原因,并及時處理。
1) 斷路器跳閘(不論重合是否成功)或熔斷器斷開(熔絲熔斷)。
2) 發生永久性接地或頻繁接地。
3) 變壓器一、二次側熔絲熔斷。
4) 線路發生倒桿、斷線,發生火災、觸電傷亡等意外事件。
5) 用戶處無電或電壓異常。
3.3.3 送電條件
1) 線路上的斷路器跳閘或熔斷器斷開時,必須詳細檢查線路和有關設備,確認無問題后,方可恢復送電。
2) 中性點不直接接地系統發生永久性接地故障時,可用柱上開關或其他設備分段選出故障段。
3) 變壓器一、二次側熔絲熔斷時的送電條件:
① 一次側熔絲熔斷時,必須詳細檢查高壓設備和變壓器,無問題后方可送電。
② 二次側熔絲熔斷時,首先查明熔斷器接觸是否良好,然后檢查低壓線路,無問題后方可送電。
③ 低壓側送電后,應立即測量負荷電流,判明設備是否運行正常。
4)線路變壓器、帶油設備發生冒油、冒煙及外殼過熱現象時,應斷開電源并待冷卻后處理,送電條件同上。
3.3.4 一般反事故措施
1) 設備事故。
2) 外力破壞事故。
3) 自然影響事故。
3.3.5 事故分析
事故巡查人員應將事故現場狀況和經過做好記錄,并收集引起事故的一切部件,加以妥善保管。
3.3.6 降低線路跳閘率和事故率的措施
1) 提高線路的絕緣水平和機械強度。
2) 線路走廊一定要符合要求。
3) 改進線路桿(塔)型。
4) 在線路進出線、母線支持絕緣子上安裝塑料管、塑料帶等,以增大閃絡距離。
5) 加裝線路自動重合閘或重合式熔斷器,以減少瞬時故障的跳閘停電。
6) 改進變壓器臺架設計。
3.4其他管理
3.4.1 資料管理
運行部門應具備配電網絡運行方式的圖樣或圖板,線路平面圖及桿(塔)位圖,變壓器臺區電流、電壓測量及高壓線路負荷測量記錄,缺陷記錄,巡視手冊,事故障礙記錄,交跨物、接地電阻測量等記錄,變壓器、斷路器及其他附屬設備卡片,絕緣工具試驗記錄,檢修記錄以及工作日志等主要技術資料;應有《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GB 50061-2010),《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 5220—2005),《架空絕緣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 601—199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 50150—2006),《架空絕緣配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程》(DL/T 602—199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73—2014),《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DL/T 596-2015 )、《架空輸電線路運行規程》( DL/T 741—2010)以及《架空配電線路及設備運行規程(試行)》(SD292-1988)等。
3.4.2 驗收管理
對材料、基礎、桿塔、架線、設備及附屬設備、接地做分項檢查;工程驗收檢查一般按三個程序進行,即隱蔽工程驗收、中間驗收及竣工驗收。
1)隱蔽工程驗收。
2)中間驗收。
3)竣工驗收。
4、線路故障及其發生機理
4.1設計施工原因
4.1.1 規劃、設計不周
是指配電網、配電網設備及其輔助設施由于規劃、設計不當造成的故障停電。
4.1.2 施工安裝原因
是指配電網設備由于施工安裝質量不良或工藝不過關等原因造成的故障停電。
4.2設備原因
4.2.1 產品質量不良
是指設備本身的結構設計、制造工藝及部件材料選擇等不合格造成設備投運后的故障停電。
4.2.2 設備老化
是指設備臨近或超出服役期以及長期在非正常運行條件下運行等原因造成的故障停電。
4.3電氣性故障
4.3.1 單相接地
線路上的某一點對地絕緣性能喪失,致使該相的電流由此點流入大地,叫做單相接地。
4.3.2 兩相短路
線路的任意兩相之間直接放電,使通過導線的電流比正常時增大許多倍,并在放電點形成強烈的電弧,燒壞導線,造成供電中斷,這種現象稱為兩相短路。
4.3.3 三相短路
在線路的同一地點三相間直接放電的現象稱為三相短路。
4.3.4 斷相
斷線不接地,通常又稱斷相運行,即送電端三相有電,受電端一相無電流,三相電動機無法正常運轉。
4.4運行維護原因
4.4.1 檢修試驗質量原因
是指未按相關規程或規定的要求進行設備檢修、調整試驗,導致運行設施故障而引起的停電。
4.4.2 運行管理原因
是指設備運行管理的規程不當或未按規程要求開展運行管理工作造成供電設施故障而引起的停電,包括誤操作、反事故措施落實不力及樹線矛盾等情況。(3)責任原因不清 是指無法查明原因的故障停電。
4.5外力因素
4.5.1 交通車輛破壞
是指供電設施受交通車輛破壞而造成的故障停電。
▲ 車輛破壞停電
4.5.2 動物因素
是指鳥害、鼠害等動物因素造成的故障停電。
▲ 鳥窩
4.5.3 盜竊
是指供電設施及其部件被盜造成的故障停電。
▲ 變壓器被盜
4.5.4 異物短路
是指高空拋物、高空墜物、風箏及空中漂浮的異物等原因造成的故障停電。
▲ 線路上有異物
4.5.5 外部施工影響
是指非地(市)級供電企業組織和管理的施工由于管理不善(如施工機械碰撞、挖斷、與運行設備安全距離不符合規程要求、施工拋物等),造成的供電設施故障停電。
▲ 道路拓寬
4.5.6 其他外力因素
是指由于火災、槍擊等其他外力因素造成的故障停電。
4.6自然因素
4.6.1 自然災害
是指臺風、地震、海嘯及洪水四類大面積的自然災害造成的故障停電。
▲ 地震倒桿
4.6.2 氣候因素
是指局部小范圍的天氣因素(如大風、大霧、雷害、覆冰、高溫、粘雪及泥石流等)造成的故障停電。
▲ 冰災斷線
4.6.3 雷害
是指雷擊造成的故障停電。
▲ 雷擊斷線
4.6.4 大風大雨
是指大風大雨造成的故障停電。
▲ 大風故障
4.6.5 其他氣候因素
是指雷害、大風大雨以外氣候因素造成的故障停電。
除開以上六種因素還還有用戶影響因素。
5、線路運行分析
5.1.缺陷分析
5.2.運行崗位分析
5.3.故障及異常情況分析
5.4.專題分析
6、線路的防護
6.1線路過負荷的危害及防護
6.1.1 線路過負荷危害
線路長期過負荷會使導體在熱效應作用下導致導線和導體長期保持較高的工作溫度,會引起導線弧垂增大,絕緣導線的絕緣加快老化,導線和設備的連接金具、接頭接點易發生過熱甚至燒損。
6.1.2 采取措施
1) 分路法。
2) 增大載流量法。
6.2雷電對線路的危害及防護
6.2.1 雷電危害
1) 由于過電壓而形成絕緣子閃絡,設備絕緣擊穿,配電線路跳閘。
2) 雷電的熱效應使短路工頻續流造成導線燒斷、設備燒毀,甚至造成火災。
6.2.2 配電線路防雷措施
1) 加裝避雷器。
2) 提高線路絕緣水平。
3) 剝離絕緣線。
4) 防雷支柱絕緣子。
▲ 防雷支柱絕緣子
6.3大風對線路的危害及防風措施
6.3.1 大風對配電線路的危害
由于風的影響引起的線路故障主要有兩個方面。
1) 導線。
2) 桿塔。
▲ 大風故障
6.3.2 防風措施
1) 加固桿塔。
2) 增大導體間的空氣間隙。
3) 調整弧垂。
4) 調整拉線。
5) 清障、清樹。
6.4洪水對線路的危害及線路防洪
6.4.1 洪水危害
可造成桿塔基礎破壞、桿塔傾倒。
▲ 洪水倒桿
6.4.2 防洪措施
1) 汛前檢查處理。
2) 防汛物資準備。
3) 建立搶修網絡體系。
6.5鳥類對線路的危害及線路防鳥害
6.5.1 鳥類對線路的危害
春季鳥類開始在桿塔上筑巢產卵孵化,尤其是烏鴉、喜鵲和麻雀等,經常在橫擔上、柱上開關操動機構空間筑巢。
▲ 10kV線路上鳥巢
6.5.2 防鳥害措施
1)拆除鳥巢。
2)驚鳥設施。
6.6外力破壞的危害及線路防外力破壞措施
6.6.1 外力破壞危害
汽車撞桿、吊車碰線、風箏掛線、落物砸線及放炮采石等外力破壞使配電線路和設備形成故障,甚至造成事故乃至倒桿、斷線嚴重事故。
▲ 汽車撞桿
6.6.2 防外力破壞措施
1) 加強對易發生外力破壞路段的巡視。
2) 放置防護設施或標志。
3) 增強護線力度。
4) 加強宣傳教育。
6.7架空線路防覆冰和防冰閃
6.7.1 架空線路覆冰的類型
按覆冰位置分,架空線路的覆冰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導線、架空地線覆冰;另一種是絕緣子串覆冰。
▲ 線路覆冰
6.7.2 覆冰的危害
當導地線覆冰折算厚度超過設計覆冰厚度時,導地線、鐵塔荷載增加,造成斷線、斷串、斷聯及倒塔事故。
6.7.3 防冰措施
1) 防止導地線覆冰。
2) 防止絕緣子串融冰閃絡。
6.8架空線路的防污閃
6.8.1 污閃形成的原因
由于架空線路周圍的大氣環境污染,線路絕緣子表面附著許多污穢物質。
6.8.2 污閃的特點
1)污閃一般發生在運行電壓下。
2)污閃通常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多次發生,不易為重合閘所消除。
3)污閃與絕緣子表面附著物有關。
4)污閃有季節性特點,氣候條件與污閃關系密切。
5)污閃多發生在日出前的短暫時間或日出時刻。
▲ 絕緣子的泄露距離
6.8.3 絕緣配置
1)絕緣子的泄露距離。
2)絕緣子配置。
3)絕緣子形狀的選擇。
6.8.4 防污閃措施
1)根據污區分布圖,合理配置絕緣子的爬距。
2)根據運行經驗,選用造型合適的絕緣子。
3)定期清掃絕緣子,加強運行維護。
4)采用防污涂料,改善瓷質絕緣子抗污性能。
5)定期測試,及時更換不良絕緣子。
6)采用合成絕緣子,提高抗污能力。